“苹果公司对产品的定价,历来是市场所能接受的一个高标。而在iPhone5即将推出定价约2500元人民币的简洁版手机时,我不认为安卓手机还会在高端市场占据很大份额。换句话说,安卓就是要走低价平民化路线,去占取或许比山寨功能机时代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正是乐蛙要做的。”负责该投资案的松禾资本投资总监张春晖向南都记者这样分析。
其次,推进到引擎类应用层面,创新工场的手机管理软件“豌豆荚”和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汇”也早已开始感受到来自91手机助手、QQ手机管家以及诸如机锋网、N多、优亿、木蚂蚁等众多第三方应用商店的竞争压力。
早在2009年3月就成立公司研发“魔乐手机管家”产品的毛华告诉南都记者,尽管自己起步较早,但由于完全是草根创业,用户积累单纯靠自然增长,因此在资金实力雄厚的91手机助手和创新工场的豌豆荚等后续竞争对手出现后,迅速落于下风。
“李开复老师帮忙转发一条微博就能产生多大的市场推广价值,我们肯定没有这样的资源,所以只能慢慢做。”毛华一度很赞同豌豆荚把手机精灵发展成应用搜索框并据此产生盈利模式的思路,但对于魔乐手机管家,他表示依然会坚持在实现手机与PC无障碍连接的方向上继续尝试下去。
在众多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中,机锋网是业内第一个拿到天使投资和A轮融资的。机锋网CEO谈毅此前曾对创新工场“挖角”一事颇有微辞,但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他显然已经看淡了“挖角”行为本身,他更担心的是“这种做法在界内流行起来之后,对核心创业团队内部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过,中陛资本合伙人丁辰灵告诉南都记者,挖人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正如十年前互联网热潮刚掀起时的情景一样,尽管现在优秀的安卓和苹果系统工程师价高量少,但在一年之内便会回落到合理的市场价位,数量也会迅速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乐蛙的投资方松禾资本也已在这一层面做了不少布局。张春晖认为,从操作系统到引擎类应用再到内容应用的投资机会逐层增加,但站在投资人做组合投资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前两个环节上“卡好位”才可能提升内容应用领域投资的成功率,“一般的应用,即使错过了这一个,要找到下一个合适投资的,现在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个人品牌透支?
在这一整套孵化流程中,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仍是李开复这一“可遇而不可求之人”的个人影响力。
陶宁在介绍创新工场独特的孵化模式时曾将李开复称为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从其本身所拥有的人脉和产业资源来看,“如果马化腾或者周鸿祎来做这件事,可能效果并不会比开复差,但他们因为个人的考虑和职务所限,没有这样做。还有一些有能力和资源的人,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动手创业,而不是辛辛苦苦地为他人做嫁衣裳”。
的确,创新工场所设计的三类孵化计划和所提供的“保姆式”孵化服务,并不是一件能快速从市场中兑现其商业价值的做法。
它一方面要通过“助跑计划”和“创业家计划”吸纳更多优秀的年轻技术人才和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加入工场,并对他们进行内部培育;另一方面,则主要依赖“加速计划”,对创业团队进行天使投资,再源源不断地向其输送所需的技术及管理人才来提高其成功率。
不难看出,在这一整套孵化流程中,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仍是李开复这一“可遇而不可求之人”的个人影响力。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一些早期投资人曾向南都记者表达过这样的疑问———“如果仅靠透支个人口碑,来帮助投资团队做市场推广和公共关系运作,不仅是一件极其耗费心力的事,最终能否让投资团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或许也要打上一个问号”。甚至有投资人不乏担忧地提出,“先看看腾讯是怎么对付UCWeb的,你就会明白,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还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那些巨头们还尚未做出太多的动作,未来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
如果移动互联网内的人才走向真如丁辰灵所说,会在一两年内大量涌现,并且招聘成本回落到一个合理的市场价,那么在此之前,创新工场所积累的人才优势就有可能会受到消减。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将现在已经汇聚到工场内的这些80后甚至85后的年轻人,真正培养成具备团队领导力和产业合作能力的创业者,就是创新工场的管理团队真正需要着重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飞速兴起,创新工场针对那些“创始人个人的成长速度跟不上项目成长速度”的案例,更多采取的是帮助其寻找一个相匹配又相对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加入项目中,担任高管要职。
李开复也早在创新工场成立之初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为自己设定了最坏的退出方式———“如果5年下来,没有一个项目成功,我就只能选择退休了。我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创新工场下的蛋,小VC接不起
■创业圆桌
“场”内“场”外真热闹。
这边厢,雷军、马化腾们忙布局;那边厢,大小风投急“卡位”。
在这出“才开了个头儿”的移动互联网大戏里,恐怕说什么都为时尚早。
卡位移动互联网的三个入口
南方都市报(下称南都):移动互联网火热,先请问投资者在这一块的策略是怎样的?
张春晖:如果把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的更替看做一个分水岭,那么,在功能手机时代,做应用这一块的公司都出现船大难掉头的问题,因为跨入智能手机领域,大家迎来的是新生态链的竞争。
如果说MTK的出现,冲击了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强势状态,那么苹果iPhone的面世对于运营商而言便可称之为颠覆。因为收费都不需要SP和运营商代劳了。
但是,iPhone作为一个封闭的产业链条,只有应用层面有投资的机会。而这些应用便跟沙子一样,大家都在淘金。如此一来,作为投资人我反倒不着急了,今天错过了,说不定明天又有更好的出现了。
南都:于是大家都涌向安卓的世界?
张春晖:对。安卓系统的开放则为投资人打开了另一扇诱人的窗户。从操作系统到应用开发者一整个链条的开放性给了投资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我将之划分为操作系统、引擎类应用、其他应用三个主要的门类。
在这种划分前提下,卡位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一,即操作系统便尤为重要,松禾投资乐蛙便是遵循这一思路。在此基础上,引擎类应用诸如社区应用、应用商店、视频引擎、音乐引擎之类的基本应用则是下一步投资的重点,最后才是海量的丰富应用。
南都:对于在这一领域已经分化出了创新工场、雷军系、腾讯等阵营,如何评价他们的布局思路?
谈毅:从个人理解上而言,李开复对于移动互联网理解还是偏向产品经理的角度,用户需要什么他就做一个什么,比方说把热门应用的T O P 10都做一遍。而雷军则更像是工程师思维,他们看产品的出发点就假设产品本身存在问题,思路不符合中国市场,应该推翻掉,比方说中国人比较偏好品牌产品,那么他选择从这角度切入,做品牌手机。这都不关乎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取决于leader的思维。
张春晖:我们也看到,正因为安卓世界的开放特征,各种思路都在做着尝试。比如创新工场、比如雷军。雷军通过做手机,将操作系统、应用等一条链给串了起来,也是基于安卓开放特征的一种切入思路。
不论是哪种思路,最后检验这个市场的主导力量,一定是最为庞大的普通用户对大众化安卓手机的接受程度,是不是够便宜、好用、耐用?在开放的安卓世界里,所有的思路都会殊途同归。
小公司招架不住“挖来挖去”
南都:既然有了阵营的说法,那么会不会在链条各环节合作上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谈毅:现在移动互联网都在说阵营或者派系,机锋网作为一个应用的分发渠道,与投资方之一CyberAgent所投的其他做内容或者游戏的应用之间的合作,我认为还是比较市场化,优势仅在于双方的互信程度比较高,但是合作与否最终还是落在双方合作价值的考量上面。
我觉得创新工场不算是市场化选择,比方说点心选择合作伙伴,他并不选择应用汇以外的竞争对手。
南都:这种背景下会否带来人才资源的剧烈争夺?
谈毅:不论是什么思维,行业内多种尝试正让移动互联网有一种热火朝天的创业场面。毫无疑问,这当中对人才的争夺也随之发生了。行业沉浮变动,很多小公司开张不久便关张,我敢说超过一半是因为人才被挖空所致。
这种“挖来挖去”的竞争,很容易让员工产生浮躁情绪,人都是会比较的,会看着身边不如自己的人拿却着两三倍于自己的工资时,内心肯定会不平衡!人心架不住这些吹风,特别是初创期的企业来说,这种过度的人才争夺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丁辰灵:当一个产业兴起时,人才肯定是最先被争夺的资源之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倒认为创新工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是做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卡位,也就是汇聚了大量优秀的技术和产品人才。而且,创新工场现在的几个项目,从方向上说基本上都是没错的,所以,对优秀人才有吸引力也理所当然。
但至于这些人到底最后能不能把这件事做成,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谁更努力谁更聪明的问题。这个产业才刚刚起来,甚至可以说,还处在相当早期的阶段。如果突然出现像现在苹果告赢HTC,或者微软的Windows7出来之后,整个市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现在谁都不好下判断。
这个产业说什么都为时尚早
南都:现在,作为投资方来说,是怎么看到移动互联网几大阵营里的项目和其他散落在外的创业项目的?
丁辰灵:坦白讲,创新工场现在的布局,做OS、做豌豆荚、做应用汇,等等,都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即使仅凭李开复的个人影响力,在这些方向上做项目也都是有未来价值变现的机会的。
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外面的小VC、小型的投资人是接不起这样的盘。一来因为既是在产业重要环节布局,又是创新工场的项目,估值难免会比较高;二来,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产业还在很早期的阶段,还可能有很大的变数。即便方向正确,也可能只是在干“铺路”的活儿。退一步说,这些投资人即使想接,也一定是要搭着一些大机构的顺风车一起跟进去的。
至于外面的项目,我想现在大家着重在投的,可能还是一些游戏、社区类的应用、广告平台等等。毕竟,跟游戏项目相比,刚才说的那些布局的项目都是在“烧钱”,但游戏是现阶段真正在“赚钱”的,做得好的话,即使不上市,分红也会相当丰厚了。
张春晖:我想强调的一点,是VC在做移动互联网投资时也是有自己的布局的。这种布局,倒不是说像雷军那样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公司,而是一种很实际的出于降低投资风险考虑的投资组合做法。
所以,其实我看项目倒不太在意它是哪个阵营的,只要是符合我对这个产业的理解,符合我的组合投资思路,那就会是一个出手的机会。
-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