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牵手
行业大势如此,老大老二牵手的理由无非只有一个,更好地活着。在这场合并中,古永锵和王微都非常低调,没有新闻发布会。其实这种合并之前也有过,当年的分众和聚众也是行业前两名合并,但是这么低调的,却不多见。
此前的几次融资中,王微的股份稀释得较多,一时间,关于其在董事会中早已失去话语权的消息将土豆网背后的投资人推向了前台,外界开始揣测资本的力量主导了这一合并案。
这一说法在易凯资本CEO王冉的公开表态中被否定,王称:“根据土豆章程,并购需要超过75%的投票权,而王微本人有25%的投票权,这也就意味着王微拥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因此,如果王微不支持,不会有这个交易。”
多位PE/VC界人士也都相信,不管什么原因,这场并购都摆脱不了“投资机构起了关键作用”。在竞争对手看来,合并替他们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事实上,土豆网自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在和潜在的并购对象“眉来眼去”,新浪、百度、优酷等均在考虑之列。为什么后来是优酷?从一些细节似乎能看出点什么。
2011年土豆上市那天,古永锵在微博上发了这样的信息:“同为创业者,深知个中滋味。好事多磨,终成正果。预祝今晚行情大涨。中国网络视频前景广阔,上市只是新的开始。优酷土豆两家既有竞争更有合作,我们继续努力推动行业良性发展,把蛋糕做大。”
王微和古永锵作为最早的起跑者和后来居上者,他们或许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这些年,在搜狐笑声爽朗的青年变成了“少白头”,王微也承受了很多创业者承受过的压力。
2004年10月,王微和马克·范德齐斯徒步攀登乞力马扎罗山。3天半之后到了峰顶,待了10分钟,喘了几口气,拍了几张照,大脑里全然没有看到美景的愉悦。对王微来说,爬山的体验是强烈的:“抬脚,踩实,身体向前倾。再抬脚,踩实,呼吸……身体逐渐进入节奏,没有什么不可忍受。”
有一天,这个写过话剧《大院》,被称为文艺男的青年王微,为了达成自己内心某个目标,牺牲了自己的某些利益。意外吗?意外,因为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立场去判断问题,自己不能解释事情都会被称为意外。
这可能因为他们不是王微。
2011年9月18日,在中粮广场一楼的星巴克,记者看到的是一个穿黑色T恤的王微。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将企业做大是他们惟一的梦想,但这不是王微仅有的梦想。他的梦想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写一本很了不起的书,能绕着世界把奇奇怪怪的地方都转一圈,或者有机会去拍一部很了不起的商业电影。”
一个细节似乎可以为此注解:有一次,王微出差悉尼,在一场晚宴上碰见了世界首富Carlos Slim。他端着酒,站在这位墨西哥大亨身边,脑子里想到的不是首富,而是这位首富与他最喜欢的作家奈保尔有几分相像。
“如果奈保尔和Carlos Slim站在一起,你有个选择,你想成为谁?”王微默默问自己,又默默给出了答案,“我知道,每一次,我都会选择努力成为奈保尔。”
生活继续 导演换人
优酷和土豆的合并震惊业界,这场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是如何完成的,又会对中国互联网视频业产生什么影响?
本刊记者 马李灵珊 发自北京
3月12日下午,占据中国视频网站行业前两名的优酷和土豆(2011年第四季度网络视频市场收入份额优酷21.8%,土豆13.7%)发布联合声明,宣称以100%换股方式合并。
名义上是合并,实际上,土豆将在今年第三季度退市,优酷CEO古永锵将担任合并后的公司CEO,王微虽有董事会的一席之地,却并无事务决策权,称其被优酷“兼并”实不为过。
投资者的博弈?
在政策和市场双向引导下,自2010年起,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竞争风潮转向了花钱购买清晰、独家的视频版权,门户巨头搜狐、腾讯和百度等纷纷进军,原先依靠UGC(用户自行上传内容)起家的优酷和土豆也加入这一战场。
视频网站没有 自行制作内容的能力,只能向电视台和影视公司购买版权,部分热播剧的独家播放版权被喊到了一集上百万的高价。当大家都拥有某部影视剧版权时,播放清晰度与流畅度又成了考量 标准,这是对带宽成本提出挑战。
“这是机会主义的办法——大家拼命砸钱,吸引用户,不惜成本。”资深互联网评论家谢文说。视频行业变成了烧钱的游戏。“就是大家比着烧钱,谁的钱多,能烧的时间长,挺得住,谁就能赢。”优酷的一名员工说。
行业老二的土豆网也面临艰难处境。3月1日,土豆发布2011年财报,全年净亏5.1亿元,现金及等价物总额也就只有大约8.7亿元。如果不被并购、融资或者发生奇迹,前途不容乐观。在优酷并购前一个半月,业内一度传闻其接近被新浪收购,只差签字,终因王微当时还不愿出售而作罢。
据长期担任土豆财务顾问的易凯资本CEO王冉说,优酷和土豆的并购从开始洽谈到最终成交,为时不足一月,“速度之快超出常规。”
经历了王微前妻上诉、上市暂缓的土豆,错失了2010年融资的最好机会,被优酷大幅甩开。即便后来王微解决离婚财产分割可以上市,投资环境已经变得严苛,资本市场对土豆并不看好。2011年土豆上市前的关键时刻,投行仍然建议土豆网推迟上市,但王微在“最后三分钟”决定坚持如期上市。土豆上市首日,股价跌破发行价,跌幅达11.86%,市值只有优酷的1/4。
土豆第一笔融资是2005年IDG集团的50万美元,换得了土豆33%的股权,即使日后被稀释,IDG仍然是土豆的第四大 股东。上市后王微手中的股份只占土豆总股本的8.6%,前四大股东均为机构投资者,总持股额达48.5%。在新浪入股土豆后,王微是第六大投资者,掌控权被稀释得所剩无几。
如果土豆经营状况得不到改善,投资者不能卖股退出,加之视频行业盈利路径不清晰,概念效应消退,被收购就成了最好的解决方法。“不因内在平台产生的创新点而盈利,单靠资本催肥,一口气上不来就哀鸿遍野,任人宰割。”这是谢文的评论。
被优酷购并,更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收购后首个交易日,土豆股价最高上涨178%。
土豆董事、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否认了他们对王微施加压力或促成这项并购的说法。王冉则强调,做出被并购决定需要75%的股东同意,虽然王微持股比例小,但他有25.4%的投票权。也就是说,如果王微不同意,这项并购不可能发生。章苏阳则说:“王微和古永锵私下关系很好。”
抱团取暖
这次交易中,优酷一分钱没花,它和土豆一样,也花不起钱。2011年优酷的财报显示亏损1.72亿元,尽管优于土豆,而且比2010年改善了16%。但仍然没有找到盈利之道。
在购并土豆后,优酷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不仅仅是流量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其视频采买的议价能力、技术团队研发能力和销售能力都得到了增强。谢文说:“从狭窄垂直领域来说,拉大了和竞争对手的距离。”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胡延平认为:“合并后,双方成本会降低,尤其是视频采买成本,而且视频广告价格可以提升,总营收估计可达30亿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双方可以“合并同类项”,谢文说:“功能重叠的员工与部门可以裁减,提高效率,最好两个平台能渐渐合并统一——不过,双方在公开声明里貌似都提出不准备做大变革。”
真正值得讨论的是,合并之后,优酷和土豆曾经单独面对的问题就真的能随着规模的放大迎刃而解吗?
在美国,绕开迄今仍然坚持UGC模式的YouTube不提,Hulu和Netflix这样的网络视频公司都与电视电影制作公司关系良好。在中国,内容是传统媒体用来制衡网络视频公司的利器,在一场又一场版权官司后,中国的网络视频公司深陷于昂贵的内容与带宽中不可自拔。最终只能抱团取暖,这是一场无所谓谁赢谁输的战争。
如今,合并后的“优豆”已经稳居网络视频行业老大,但其面对的竞争者仍然来势汹汹,新浪、搜狐、腾讯、百度4家综合类网站的视频服务虽然目前市场占有份额不如优豆,但其背后的庞大资金量都是优豆所无法企及的。王冉承认:“最后这个行业将剩下不超过4个主要玩家,交易后优酷土豆成为1/4的可能性终于超过50%,不要低估‘腾百狐浪’的后劲。”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在合并前就已在自制剧领域做出探索,土豆制作的电视剧甚至被电视台买走,上星播放。在不能遏制住传统内容提供商胃口的前提下,自制内容也许是可行的出路之一。
真正的挑战不止于此,王冉还有后半句:“不要忽视电视那块屏幕和用户付费市场。”智能电视正在远处招手。如果如传说中所言,苹果将在2012年推出iTV,电视将实现智能个性化发展。像已有的手机与平板电脑一样,平台与应用相分离,硬件绑定平台,内容变成应用。“谁拥有最多的内容就不再重要了,你都只是人家平台上的一个应用。”谢文如是说。
而且Google也要发布自己的电视终端了。现在大多数电视厂家已经开始跟上潮流,在产品中内置Android系统,可以看电视、看网页,甚至是玩愤怒的小鸟。如果不好好考虑如何抢占终端,搭建平台,优豆最终可能只能面对沦为一个App的命运。
(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
-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