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叛逆,演变成今日的正统,甚至成为膜拜的经典,陈一舟用了12年。
从ChinaRen那个曾经莽撞的互联网青年到Renren,陈一舟继续着互联网中的颠覆和传奇。
“天下人人”的梦想在人人天下的当今互联网时代颇显霸道,但回首2000年那个不寒而栗的春天,陈一舟或许提前给自己也给中国互联网企业一个合理的解释,
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
与老东家张朝阳的高调、老战友周鸿的风光相比,千橡集团CEO陈一舟在传奇与颠覆性并存的互联网世界中绝对是一位另类的大佬。
从1999年踏入互联网开始,直至12年后的今天,围绕在他身上的关于骗子、流氓、狂人的各种指责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陈一舟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少公开回应。于是,偶尔的一次开心域名之争后,“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便成为了大多数人对这位互联网巨鳄的唯一印象。
如果说彼时的陈一舟为了一块肥美的肉,忘记了自己狰狞的面孔,只顾粗暴且残忍地撕咬猎物,那么之后的陈一舟则越发像一条潜伏于浑浊水底的鳄鱼之王,透过一双没有血色的眼睛,窥视着一切可能的猎物踪迹。在他身后有秩序地跟随着同样睁着没有血色眼睛的猫扑网、糯米网……
他的捕食习惯还是一如既往,发现猎物,潜伏接近,然后一口吞下,甚至不去咀嚼。
这一次,他又锁定了目标。北京时间5月4日21时30分,人人公司正式登陆纽交所,其市值高达74.82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百度的中国在美上市的企业。这也意味着陈一舟终于卸下了“目前未上市互联网公司中最后一个大佬”的称号。
上市迷雾
去年1月,陈一舟曾在公开场合宣布,如果千橡旗下人人网的用户及收入情况在今年进展顺利,千橡集团将在2011年启动上市程序。
对于为什么要赶在2011年上市,陈一舟的解释是“SNS过了2011年之后,增长速度会放缓,因为该用的都用了,可能只剩下几千万的网民还没用”。不过,仔细品味这番话,除了陈一舟的自信外,另外两个命题也随即浮现出来:SNS还能走多远?上市之后陈一舟要干什么?
陈一舟的微博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2011年3月23日,微博的内容是回复媒体关于自己当年的预言。“2007年预言:Facebook会成为最大电子商务公司,Facebook和Google竞价排名广告不同,可以直接买机票、保险、汽车等高附加值的商品。你看到朋友开什么车,你很自然地就会关注、询问这个牌子的汽车。这种广告或者行销是润物细无声的,针对性强,也很自然。亚马逊需要高成本抓用户,Facebook零成本。”他对这个预言的回复是,“惭愧,说了,没做!”
显然陈一舟是有野心的,他想在Facebook之前打造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帝国。他的重应用、轻平台的策略让人人网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这并不足以支撑SNS类网站最需要的人际关系的互动。在这个内部形势危急、外部形式疯狂的当口选择上市,陈一舟的焦虑可见一斑。坊间人士透露,如果不能抓住这个黄金时间上市,等到问题爆发,人人网或许就将死在沙滩上,甚至以SNS为核心业务的整个千橡集团也会轰然倒下,最多留下几行文字记载这个曾经的辉煌。
当然,一旦上市成功,人人公司就能创造中国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的多项纪录。
公开数据显示,本次计划融资的6亿美元是2010年以来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大一笔融资。此前赴美上市的优酷网、当当网以及奇虎360等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上市融资金额均在2亿美元左右。
社交网站的鼻祖是美国的Facebook,不过它在中国的模仿者——人人公司旗下的人人网却抢先在资本市场上登陆,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社交网站。同时同属人人公司旗下的糯米网也抢在Groupon之前,成为全球第一家正式上市的团购网站。
但和同为互联网老兵的周鸿的一帆风顺相比,陈一舟显然遇到了更多的麻烦。
就在人人公司提交招股书10天后,陈一舟的老东家搜狐CEO张朝阳就话里有话:“中国概念股有点像1999年泡沫时期,随便一个公司都能在美国上市且获得很高的市值。”
“市盈率是最好的指标。”张朝阳说:“现在很多不盈利的公司市值很高,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查阅近期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可以看到,优酷、当当等近期在美国上市,甚至其他一些还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估值均高达几十倍甚至数百倍。张朝阳认为:“上一轮泡沫,是资本市场对美国公司的泡沫,这一轮泡沫,是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概念股的泡沫。”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市场变得更加会用各种概念进行包装,以此让国外投资者更加清楚公司的业务。显然,陈一舟把人人公司包装成了“中国的Facebook”,只要Facebook不上市,大家对这类公司的估值都存在较大差异。
但是,中国概念股的疯狂上市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对上市公司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就容易导致一些不规范现象出现。
“现在很多中国公司把模型和概念包装成如国外同类型的公司,如人人公司包装成中国的Facebook,只能说,概念上是像的,但不是已经成为Facebook。”张朝阳表示:“关于社交网络,Facebook已经在全球垄断,中国市场还处于早期,没有一家垄断。而且,中国公司的管理团队、资本结构等各方面都不是最优秀的,会有很多问题。”
矛头似乎有意无意地对准了陈一舟的后背。
相对于老东家的冷嘲热讽,来自开心网的诉讼更让陈一舟坐立不安。
资本为王
把时钟拨回到2005年,那正是Web2.0浪潮兴起的时代。
在短短的几年间,陈一舟和他的千橡集团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惊心动魄地在惊涛骇浪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机会。
陈一舟最早的梦想是将猫扑网弄上市。那时候从陈一舟到最基层的一个销售员,口里的话永远是“我们要上市”,这种接近疯狂的广告行为让很多互联网公司不齿却难忘。与此同时,猫扑网的广告联盟似乎又给陈一舟画上了另外一个符号。《王建然对猫扑联盟的认识和申诉信》、《打陈一舟猫扑联盟屁股之大尺寸代码陷阱》、《写给猫扑CEO的一封信》、《拿什么保护我们弱势站长的权利,MOP的无耻和欺骗》等文章广为流传,彼时在互联网站长圈中,猫扑网和陈一舟本人基本被划归为“骗子”的同义词范畴。
事态的恶性发展,最终导致陈一舟从浮躁走向暴躁。
2006年11月,国家对电信及相关增值业务开始整顿,猫扑网上市的梦想崩盘,千橡集团收入锐减70%。尽管此时的陈一舟很少公开露面,但他的心态已经接近了疯狂。此后的两年间,千橡集团通过收购聚拢了近10家网站。据当时接近陈一舟的人透露,当时的陈一舟满脑子都是融资和上市,想通过SP业务配以令人晕眩的大型网络架构来说服投资者。
奇迹并没有发生。“天灾”(SP的半扇政策大门突然关闭)和“人祸”(周鸿发起反流氓软件的江湖混战)使陈一舟不得不放弃了视频、客户端等诸单元,并且接受SP业务缩水2/3的事实。
虽然大型网络构架进展极其不顺,但陈一舟依仗着金融大棒在资本市场里所向披靡。2005年7月陈一舟获得Accel Partners对千橡集团投资的1000万美元。9个月后,General Atlantic、DCM、TCV和联想共同对其投资4800万美元,堪称当时互联网领域最大手笔的风投。
彼时在陈一舟的身上,不停地闪现着“资本运作高手”与“企业经营低能”两个标签。人们甚至怀疑如此的怪胎能否驾驭迅速膨胀的千橡集团。事实也正如怀疑的那样,在获得巨额融资仅半年后,千橡集团就裁员300人。之后猫扑网上市的梦想崩盘,千橡集团再次裁员三分之一。
陈一舟从来都不承认,2006年7月电信政策调整导致SP事业大幅缩水是千橡集团走下坡路的拐点,但其给千橡集团和陈个人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之后的陈一舟更像一条无论咬没咬住猎物,都会悄悄且迅速地将身体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鳄鱼。就在大多数人猜测陈一舟是否也会像当年史玉柱那样,将自己锁在黑暗的屋子里时,陈一舟自己却捕捉到“纯粹”的含义。于是,一个“中国的Facebook”的轮廓逐渐浮出水面。虽然日后人人网的纯粹被认为过于肤浅。
在整个2007年,千橡集团既没有延续收购之举,陈一舟也没有再放出任何豪言。直到2008年4月,陈一舟宣布千橡集团收到来自软银等公司的融资4.3亿美元。这一重磅炸弹的瞬间落地,让很多业内人士平生几丝凉意。而了解这笔巨额融资过程的人,则更感毛骨悚然。当年,阿里巴巴的马云在卫生间里,用了6分钟搞定了8000万美元;而陈一舟同样是在卫生间里,比马云还少用了1分钟,就从孙正义那里拿到了4亿美元的融资。
这是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私募融资,毫不逊色于一次上市的融资额足以让每个人侧目。
要知道,腾讯当年赴香港上市的融资额仅仅是1.9亿多美元,而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融资额只有1.09亿美元。照此计算,千橡集团市值约12亿美元。要知道,很长一段时间里,搜狐市值也才10亿美元。而已经上市的新浪、网易等大型门户的市值在20亿美元左右。
“这次融资比一般公司上市融资的钱还多。”陈一舟也这样说。这次融资让他得到了“目前未上市互联网公司中最后一个大佬”的称号。
这笔钱,足够让陈一舟在梦想之路上驰骋得威风八面。实际上,1999年从美国西海岸毕业的陈一舟,其“光荣与梦想”之路并不显得复杂。
除了卖掉ChinaRen后在搜狐半年短暂的“高级副总裁”经历外,陈一舟几乎没有担当过打工者的角色。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他一直掌握着主动权。在沉寂许久以后,人们担心的那条随时可能以任何一种形态出现的大鳄一跃而出。
“开个公司一下值10个亿”
从外表看起来,陈一舟矮胖爱笑,一脸的憨厚。但熟悉陈一舟的人都知道“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才是陈一舟应该得到的最准确的评价。
1969年,陈一舟出生在湖北武汉。陈一舟属鸡,相书上对这一年出生的人的性格剖析为:为人温柔、善良和浪漫,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常有不可思议的幸运事降临在身上;口才非凡,令人信服;不过,有点儿任性,有时难免遭受挫折;在事业方面,可以受到长辈贵人的帮助。
同年出生的还有爱国者集团总裁冯军、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金山软件总裁雷军、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等。显然相书上的剖析大都神奇般的契合了。
陈一舟的父亲是铁路上的工程师,母亲是药厂的技术员。“所以当时我希望自己长大可以成为一名工程师,或者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987年,成绩优异的陈一舟顺利地考进了家门口的武汉大学,选择了物理专业。大学二年级,陈一舟转入计算机专业。刚过一年,陈一舟又因全家移居美国而转投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所学的专业又从计算机换成机械工程专业。工作两年之后,陈一舟重返校园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
陈一舟就读MBA的1997年到1999年期间,正是美国互联网业风起云涌的阶段,“酋长”杨致远与雅虎开始吸引全球的目光。而陈一舟就读的斯坦福商学院有着一贯的创业传统,当今国际众多叱咤风云的大公司,从惠普到Sun、思科,再到雅虎、Excite和易趣,都是斯坦福的学生创办的。陈一舟也深受影响,有着独立创业的情怀,即使有高薪伺候也不去给别人打工。这无疑给陈一舟以后的创业生涯带来了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结识了之后的合作伙伴,周云帆和杨宁。
周云帆毕业于清华,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硕士学位;杨宁则获得密歇根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硕士学位。陈一舟给这两个人的评价非常之高,“他们二人是当时斯坦福工程学院最优秀的学生。”
陈一舟当时发起了一个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沟通中三人颇为投缘,于是很快达成一致,决定投身互联网热潮,具体的方向则是虚拟社区,当然业务落实在发展速度更快的国内。“周围的人都在谈论互联网,每一个学生基本上都揣着钱去做商业投资,我也受到了环境的感染。充满梦想的一些中国学生们到了周末,便买些东西大家一边吃,一边聊,这样就把一个团队聊出来了。”陈一舟说。
1999年初,三人完善了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当年5月,三个怀揣着梦想和20万美元的年轻人回到中国,创办了后来大名鼎鼎的ChinaRen,口号是“建造全球最大的华人虚拟社区”。陈一舟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云帆任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杨宁则担任首席技术官。
陈一舟把网站的消费人群定位在18到24岁的在校大学生,围绕虚拟社区,强调技术的ChinaRen随后推出了主页、游戏、邮件、日志,并且用户只需要一次注册,即可以使用多种功能。更为突出的是校友录,这也是今天社交网络最初的应用。
这一时期恰逢互联网泡沫时期,陈一舟的ChinaRen也做足了“烧钱”的功课。1999年11月包装轮回乐队,12月举办“高校旋风行动”;2000年1月赞助《东京攻略》上海首映式以标志进入上海市场,3月开始赞助中国大学生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到2000年3月28日的时候,ChinaRen的注册用户突破了100万。通过高校行系列宣传,ChinaRen校友录人气迅速拉升,几乎成为中国学生必上的网站。然而即将到来的互联网泡沫让陈一舟打光了自己军火库里几乎最后一颗子弹,达到巅峰时,陈一舟口袋已空。上不了市,无法融资,命运也可想而知。
很快,网络股泡沫破灭了。好在此时ChinaRen已经初具规模,仍然有斡旋的余地。2000年9月14日,搜狐在香港宣布以400万股股票收购ChinaRen,当时的价值约3000万美元。
随公司进入搜狐之后,陈一舟的头衔是高级副总裁,主管搜狐的战略发展,负责开拓公司新业务。2000年10月,他请了两周的假,到美国去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美国的一个光通讯学术会议上,陈一舟发现一帮工程师有很好的技术方面的想法,但是缺少运作公司的经验。这让他骨子里的创业血液再度沸腾。
“我身体里面有很多的创业细胞和热情,创业对我来说是别无选择的爱好,没有办法可以改变。合并后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别的事情做。”陈一舟这样形容当时的创业冲动。
决定离开搜狐之前,陈一舟的创业思路已经逐渐清晰。2001年3月29日,他第四次来到达拉斯,那时候他已经把一个教授的关于宽带传输的研究,变成了发展其窄带加速的技术思路。
- 上一页
- 下一页